为什么我们推业务流程自动化白皮书?就是不希望企业变为一个“漏斗”

文/轻流创始人 薄智元

 

最近轻流推了《业务流程自动化白皮书》,反响非常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外资企业或跨境生意的老板反馈非常的正向,但更多的企业家并不知道“业务流程自动化”什么,轻流为什么要做?在宏观经济出现挑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去获客吧?其他的事情,等拿到客户再说!

正因如此,轻流用近5年的时间从0到1去挑战“管理”,探索“赋能”。让工具/软件能够尽可能的体现它们的价值。基于此,我也想聊聊我们所接触到的客户情况以及我们看到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现有数据混乱,审批不解决根本问题

“不瞒你说,我们现在完全不知道我们的库存有多少,即便是有请购单、采购单、入库单、领用单、财务付款单、合同等等,一大堆签字烦得要死,但说实话还是不知道我们的库存有多少,买了多少,花了多少钱。”

通过我们面对的客户的不充分调查,不用总结就知道目前的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一定是这样的。通过oa的“审批”,再对请购单进行审批,然后再对采购单审批,直到对财务付款单审批。一切的审批结束之后,整个环节就已经变得“终局”了。审批“确认”之后,上述单据就完成了他们的生命周期,还如何再谈“端到端流程”的控制,还如何谈“自动化”?

我们也不断的在和客户解释和交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到底要怎么做。

 

二、信息化本末倒置,“莫须有”现象常见

“我们是一家10多人的律所,我们需要一个erp。”

“您主要想解决咱们律所哪方面的业务?”

“现在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所以先看看系统。”

到底是为了信息化而作信息化,还是为了效能而做信息化?什么是erp,什么又是oa,crm,bpm,一大堆理念,到底企业需要什么,很难确定。大部分企业既要oa的功能,又要crm,还要erp。所以面对“信息化”,丝毫无头绪。国家倡导“上云”,中小企业却不敢“上云”,也不知道上云的意义何在。

信息化并不是一句口号,更难用政策推动。是要靠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人,真正下定决心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推动,去付出前期成本。

太依赖于也是死路一条。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系统。即便系统提供了“最佳实践”,也要整整找到和企业的切合点,并且不断地优化完善。让系统成为管理的好帮手。

 

三、行业乱象,销售导向而非服务导向

最近的一个客户:“十几万买的xx的erp,真的是难用。”

同行群里面一个声音:“中国的软件烂,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不懂技术的销售,乱卖软件”。

你要一个erp,我也要一个。你公司的软件,我也要copy过来一个,也许也算是一种从众。但是真正考虑的应当是如何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否则就算是拿到和别人一摸一样的系统,别人是根据他们的业务精心设计的,就能够给你的业务带来增值么?千万不要忽略“变更”的成本。

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的广告真的是在夹缝中生存,即便是触达到了我们的客户,还要无休止的和客户讲,系统是什么,有什么系统,你需要什么系统,什么系统和什么系统有什么不同。

轻流致力于成为一个“赋能型”产品。以服务为导向,请相信轻流的决心。

 

四、一味地思考如何拓客,忽视效能

我为自动化的行为定义三个维度“获客”、“市场”、“内控”。从16年开始,大家就关注到了ai在获客领域的应用。线索的获取、自动化营销机器人。“市场”行为的自动化也不断的走入视野。另外就是企业的“内控”。所谓开源而截流。

所以在面对很多个企业之后,我发现很多企业像是一个漏斗。不断的拉新、丢客户,拉新、丢客户。却只有少部分更关注留存。所以三个维度都非常重要,企业一定要思考如何全维度的“自动化”和用ai做好替代。最近的人工智能打回,马云谈到未来10-15年传统制造业的痛苦将远超今天的想象,那么如何不让“人工智能”成为奢侈品,是每个企业势在必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近人力成本话题非常火。举个例子,传统行业年营收3个亿,利润很可能只有1000万,那么劳动力成本增加1000万,很可能就让利润率从3%变为亏损,可想而知的负担和造成的社会影响力。

所以从“内控层面”,一定要思考,如何来节省这多掏的钱。完全依靠赚更多的钱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再多赚1000万相当于营收要扩大到6个亿,营业额翻一番,基本是空谈。

 

五、员工主动性差,全靠老板推动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明智的老板,愿意为企业的变革作相应的付出。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不变革就会被变革。而越来越多的员工也会偏向更优秀和明智的老板。在每一个优胜劣汰的环节中,总会有更优秀的人,来牵扯变革。

听了那么多危言耸听,不如一试便知:

提到的白皮书全文在线免费阅读:https://news.qingflow.com/witepapers-smb/

 

bryan